《琵琶語》被中國大陸的朋友們稱之為「國民純音樂」
保守估計有一半的中國人都聽過這首歌。而且這一首《琵琶語》不僅能用在戲劇配樂,還能出現在考前安定心神的推薦音樂、電玩遊戲的配樂等等…
某天我懷著獵奇的心態,點開了《琵琶語》的蝦米音樂樂評。打開的一瞬間,腦內彈出三個驚嘆號。
在樂迷一向高貴冷豔只聽歌不留言的蝦米,《琵琶語》的評論竟然有五千三百多條。
評論裡,《琵琶語》在樂迷生命中的出場方式不盡相同,但都足以珍藏一生。
1.「我一生就這樣,站在你緊閉著的生活面前,一直等待。」(via 青靄入看無53)
《琵琶語》是林海先生創作於2003年的作品,最初被電影《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》用作片頭片尾及插曲,女主在大珠小珠落玉盤的琵琶聲中獨白,「我愛你,卻與你無關」,觀眾的眼淚也跟著碎了一地。
2.「英語考試聽力前的音樂」(via Win)
教育工作者們確實是參透了莘莘學子考聽力時的哀怨悲痛之情。
3.「還有誰記得《鳳穿牡丹》?」(via擱淺……)這部由李小冉、劉愷威主演的電視劇,講述了民國之初,兩大刺繡世家的恩怨情仇,作為片頭曲和插曲的《琵琶語》更為那個硝煙紛飛的動盪年代增添了悲劇色彩。
4.「千里共良宵,姚科與你不見不散。」(via天下霸唱80)
CNR中國之聲的《千里共良宵》節目,播音主持姚科每次都以《琵琶語》作為開場曲,姚科磁性而平靜的聲音與扣人心弦的曲子,是相隔千里的聽眾們共同的溫暖回憶。
5.「下五子棋了」(via它樹布丁)
玩過GOMOKU五子棋遊戲的人都懂了。
6.「高中時候國文老師在課上放百家講壇,康震老師講蘇軾講到十年生死兩茫茫的時候就是這個背景音,當時就驚豔了,一直到現在,聽遍了林海所有的曲子,看過了所有康震教授的講座,馬上就要為人母的我仍然難以忘懷初見琵琶語時的心境。」(via 菲兒兔兔)
這一評論可以說是非常感人了,康震老師在《百家講壇》的節目裡講的是唐宋八大家,你們還記得嗎?
7.「劍俠情緣,小時候第一個玩到哭的遊戲」(via俠風)
《琵琶語》的曲調著實適合中國風的遊戲,瞬間有種十年風雨仙俠路,一曲往事皆雲煙的感覺。
8.「初中畢業典禮,最愛的國文老師拍了學校生活中的各種畫面,我們在做操,我們在唱歌,我們在上課,我們在調皮搗蛋,班主任在巡視。做成了PPT,用這首曲子做背景樂,全場都哭成了狗。」(via怎麼開始怎麼辦)
《琵琶語》的打開方式大概有一萬種。
學校在放,歷史博物館在放;有人練書法時聽,有人練瑜伽時聽。
它在廣告裡,在遊戲裡,在大大小小的節目和影視劇裡。
它出現在你回不去的歲月長河,又融入進周而復始的生活。
據說林海先生與朋友同游江南,在水鄉茶館中聽評彈,被琵琶的音色所打動,後來他運用了各種方式,融合了多種音樂元素,才有了這首與眾不同的《琵琶語》。曲中空靈悠揚的女聲哼唱,來自後來因為《忐忑》才被大眾熟知的龔琳娜老師。
某年的中秋晚會曾邀請方文山為此曲填詞,改編為一首名叫〈千江水〉的對唱情歌,歌詞唯美,但總覺得跟心裡的《琵琶語》有些出入。
大概是因為每個聽過原曲的人,都在心裡為它譜過詞。純音樂永遠不會過時,因為歌詞是你的故事。
最後分享一些樂評裡的原創詩詞:
1.「忽聽琵琶聲,春歸千萬城。玉冷手彈成,花落醒三生。秋意凝正濃,月下夢星空。燈火正霓虹,不夜醉朦朧。」(via且挑燈籠照月明)
2.「琵笆一曲肝腸斷,踽踽獨行玉門關,黃沙漫道無天日,抛灑熱血魂夢還 」(via lqd680128 )
3.「一曲有聲色 終畢無察覺。戀戀樂境中 匆匆還了情」(xunyunnuo)
4.「一曲柔懷古,獨沁城央處。凝似影相熟,怎卻煙非故。冷風憶昨暮,霜月淚滴燭。——寫於夜雨」(via sunyear888)
5.「一曲琵琶語,回首束髮年」(via 568)
(本人才疏學淺,若有評論非原創,煩請告知,非常感謝。)
◆ 聽聽琵琶的氣度與嘆息
東方古典新風潮-琵琶、揚琴與古箏新國樂創想
◆ 相關專輯
♫ 數位音樂
iTunes / AppleMusic / KKbox / muziU / FriDay 音樂 / myMusic
文/袁大寶|編/風潮音樂
Leave a Reply